“信息采集完成,继续向前探测……”7月3日上午,洞庭湖畔热浪翻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明攀博士团队正操纵着车载堤防险情隐患快速探测成套技术装备,对钱粮湖垸华容河万庾段大堤进行“体检”。这是我市汛期首次运用车载探测装备开展堤防安全实战检测。
检测现场,设备有序运行,技术人员操作着形似“CT机”的探地雷达和瞬变电磁仪在大地上巡检,大堤内部结构的信息数据马上在屏幕上分层显现。
这套“车载堤防险情隐患快速探测成套技术装备”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揭榜攻关,南京水科院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研发,获评2024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首次实现了“检测——分析——预警”全流程车载化,就像一个移动的“堤防急诊室”。
“装备搭载的探地雷达和瞬变电磁仪,分别能检测到地下10米和40米处的风险隐患……”明博士介绍,成套装备可以搭载热成像仪、探地雷达、激光雷达、瞬变电磁仪等探测设备,可针对堤防内部的空洞、蚁穴、管涌通道、局部不密实、堤坡变形等隐患,实现堤防变形和相关参数自动采集。
“我们开展的无损检测就像给堤坝做‘CT’,1分钟可完成百米堤防风险预报,能快速探明土质不均匀、局部不密实、高含水率土体等险情隐患。”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通过移动数据采集,融入车辆方舱进行现地处理,第一时间就能给出堤防的风险研判,大大提高了汛期查险效率。
我市滨江临湖,拥有湖南省163公里长江岸线和50%的洞庭湖水域面积,一线防洪大堤长达1068公里,防洪任务艰巨。为进一步提升堤防本质安全水平,去年汛后,市水利部门已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完成440公里一线大堤的“枯水期体检”,投入3亿元对58.2公里高风险堤段实施防渗墙加固。截至5月底,工程已全面完工,进一步提升岳阳市洞庭湖区堤防防洪能力。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中旬,车载探测装备将全面完成华容等7个重点区域检测,我市还将积极探索推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在堤防“体检”上的应用,逐步建立健全“步行查,物探设备查,卫星遥感查”的一线防洪大堤体检机制,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构建起智慧防汛体系,为堤防本质安全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