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知识
来源:市水务局   2014-04-22 00:00
浏览量:1 | | | |

一、巡堤查险
在防汛抢险中,巡堤查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沿江各地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好的办法,现综合介绍于下。
1 、巡堤查险队的队员,首先必须挑选责任心强,有抢险经验、熟悉堤情的人担任。巡查队员分基本队员和后备队员。基本队员在水情到达设防水位时上堤巡查,后备队员在水情到达警戒水位时参加巡查。
2 、巡堤查险任务,应按堤段的重要情况配备力量,固定某段由队包干,统一领导,分段负责。同时各队也可分派专组、专人、专地看守,使熟悉堤情、水情以及估计可能发生的险情。要求对一般险情及时处理,定期汇报;对重大险情,随时上报并提出意见。
3 、巡查交接时,交接班应紧密衔接,以免脱节。接班的巡堤队员提前上班,与交班的共同巡查一遍,交待情况。相邻小队碰头时应互通情报。并应建立汇报、联络与报警制度。
4 、巡查方法:堤上、堤下,堤身内外均要进行巡查,对堤内情况要加台侦察。每组约会 5 ~ 7 人成排前进。一人走堤外水边,乘浪花起落的时机,用脚察探破绽和防浪情况;一人走堤顶,查看堤顶和内肩以下若干米的堤坡,注意有无跌窝和裂缝;一人走背水水坡堤腰;一人走堤内脚;一人走渍水边,注意浸漏、滑脱现象及草下暗漏。如果堤脚附近没有渍水池要在离堤脚较远处巡查有无管涌险情。巡堤人员要时分时合,迂回巡查,不可有空白点,要不断交换情况。在风雨夜或风浪大时,堤外水边巡查人员要注意安全。
查险是一件细致艰苦的工作,天气越恶劣(狂风、暴雨、黑夜),查夜工作越要抓得紧。不仅对重点险工堤段要加倍注意,对般堤也决不可放松,根据各地经验,巡堤查险必须做到“四到”、“五时”、“三清”、“三快”。
四到:
手到,主要是用手来探摸和检查。检查堤边签桩或堤上绳缆是否有松动拉断情况。
脚到,用脚察探发现险情。特别是不易发现险情的水淌地区,更要靠赤脚来试探水温及土壤松软情况。如水温很低有侵骨感觉就要仔细检查。可能是由冒水孔或漏洞来的水;如土壤松软,深入内层也软如弹簧,说明不是正常的情况。堤外坡有无跌窝崩塌现象,一般也可用脚在水下探摸发现。
眼到,用眼看清堤面、堤坡脚有无崩挫、裂缝、散浸、管涌等现象,看清堤外水边有无浪坎、崩坍、近堤水面有无漩涡等现象。
耳到,用耳探听水声,有无异样的声音。如武汉市在 1954 年巡查时,听到水声“咕噜咕噜”、与风浪冲击堤岸的“啪啪”声不同,因而发现了很多漏洞;又如在荆江大堤巡查孙家屏墙漏洞,也是经伏地静听到的。
五时:
是指吃饭时、换政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在这些时候最窬铁疏忽忙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遗漏险情。同时对险情和隐患处理后,还要注意观测,必须提高警惕。
三清、三块:
巡查前后要三清、三块。三清:即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三快:即发现险情快、报告快、处理快。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小险迅速处理,以免发展扩大;重大险情,上级能及时准确了解,必要时能调集力量支援抢护。
5 、巡查时所带工具,一般常用到几种巡查工具如下:记录本?备记载险情用;小红旗?供作险情标志;木尺?丈量险情对某一显著目标的部位的尺寸;铁铲?用以拔草及试探堤内土壤较内层的松软情况;锯木屑?当堤身浸漏时用来抛于堤外江面以发现小漩涡;手电筒或马灯、火把?便于黑夜巡查照明。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条件和堤段最大可发生的险情,对所带的工具而有所增减。

二、散 浸
险情说明 江水上涨,堤身泡水,水从堤内坡或内脚附近渗出,叫做散浸,一般又叫“堤出汗”。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散浸范围就将沿堤内坡上升、扩大,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内脱坡、管漏等险情。

原因分析 土堤挡水后,渗水经过堤身向堤内坡方向渗透,是自然规律。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1. 堤身单薄,内坡过陡; 2. 堤身土质砂重,外坡又无透水性小的粘土防渗; 3. 堤质太差,筑堤时所取土块没有打碎,留有空隙,硪夯不实; 4. 堤内有隐患(如蚁洞、獾穴、树根、暗沟等),缩短了渗径。使渗径长度不够,浸润线(渗水在堤身内渗透的上界线叫做浸润线)抬高,渗水就将在堤内坡的坡面或坡脚附近渗出,就形成散浸。
抢护原则 以“临河截渗,背河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为析则。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帮,可以减少渗到堤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滤,可以使已经渗到堤里的水流出,而不带走土粒。这样可以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
抢护方法 发现散浸险情后,应查明发生原因和险情程度。如堤内坡出现散浸,但坡面只有轻微的窨潮或渗出少量清水,堤身稳定,险情并无发展,可以严密监视,暂不处理。如堤坡渗水严重或发生浸水集中刷现象,说明险情在逐渐发展,则需加以抢护。抢护方法以导渗为主。如外滩较宽,附近有粘土可取,险情又很严重,则需兼用外帮防渗,内坡导渗的方法。切忌在堤内坡用粘性土料做压浸台。
汛前消灭隐患,对防止在汛期中发生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例如荆江大堤的白蚁隐患,修防部门就专门成立了灭蚁队进行追探、抽槽、翻筑,大大减轻了汛期中的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
1 、导渗沟
应用范围:水位继续上涨,散浸严重堤段,有继续发展趋势。一般可以堤内坡面开沟导渗,让渗水集中沟内流走,使内坡土壤干燥坚实,以稳定险情。
施工方法:
①从浸润线顶点起至堤脚外止,开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纵沟或与堤身成 45 ℃~ 60 ℃的斜沟。斜沟比纵沟好,因为斜沟导渗范围大,收效快。有的地方在浸润线顶开模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排水不畅。斜沟、纵沟都要连通,宽深都是一样,或在纵沟两边再开“人”这形支沟。开挖的数量与深度适当,否则就不能起到应用的作用。

②导渗沟的大小及间距,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隔5~8米一条沟,沟深约0.5~1.0米,宽0.3~0.8米。
③各沟内填粗砂、卵石、碎石,在缺乏砂石地区,也可采用砖渣、岗柴作为导渗材料。为了防止泥土掉入沟内,阻塞渗水通路,可在导渗材料上面盖草袋或稻草,然后填土。
④如果堤身含水过多,土质稀软,开沟困难的话,则可采用边开沟,边做导渗沟的办法。不允许有沟开发后,发生等待滤水材料的现象。
⑤岗柴应扎把子,直径30~40厘米。外捆稻草厚约10厘米,不使网柴与土直接接触,以色土粒填塞岗柴把子的空隙,失去滤水作用。岗柴把子要柴头向上,柴梢向下,由沟的下面向上铺。头梢接头处,要多交接些。梢尾露出沟外,以利排水。

2 、透水压浸台
应用范围:
当堤身断面不足,外滩狭窄,内坡产生严重散浸时,可在内坡加做层苇层土的透水压浸台。如当地有砂石反滤料时,可先用砂石作底层,然后层土层苇做到要求高度。 1954 年汛期,武昌万人挡、嘉鱼蔡家店及荆江分洪区白家湾等处堤段发生散浸,都是用此法处理的,效果良好。透水压浸台所需工料较多,在堤身断面的堤段不宜采用。

 

施工方法:
①在筑压浸台部分先做导渗纵沟或斜沟。
②然后在堤脚上,铺放芦苇两层,每层厚10厘米,共20厘米,铺成“人”字形,柴梢向外,目的是引出渗入。
③在芦苇上面铺稻草厚5厘米,然后填土夯实,厚约1.0~1.5米。
④填土面上再铺放芦苇,层土层苇,直到浸润线顶点为止。
⑤若基础不好,土撑坡脚要抛石或用砂土袋固脚,但要注意不要将沟内渗水阻塞。
3、反滤层
应用范围:
散浸严重的堤段,开沟导渗有困难时,也可做砂石反滤层抢护。1954年在长江的汉口、武昌、荆江大堤及汉江的天门、钟祥等处堤段,发生散浸险情,做砂石反滤层抢护,效果好。
施工方法:
①砂石反滤层,先将散浸部位面层湿土挖除厚??0厘米,再回填粗砂一层,厚15~20厘米,上盖瓜米石一层厚10~15厘米,再盖2厘米粒径的碎石一层,厚约10~15厘米,最后盖上小片石一层。让渗水从片石隙缝流入堤脚下的滤水沟。如果堤身要培厚的话,应在片石上盖上一层草袋,再在上面填土。

 

②芦柴反滤层,在散浸部位的坡面上,先铺稻草一层,实??厘米,上铺芦苇厚10~20厘米,盖草袋一层或铺一层稻草,然后填土夯实。所铺芦柴或稻草,一定要露出堤脚外面,以便排出渗水,保持堤身干燥。

 

4、外帮
应用范围:
在内坡散浸严重的堤段,如有外滩,附近有粘土可取,可在外坡做外帮。
施工方法:
①沿外坡倾粘土。最好随倒随用脚踩实,要保证质量。如因急流,散土容易流失,可先在水中层垒土袋筑一隔堤,然后在土袋与堤外坡之间倾倒散粘土分层填筑,直到要求高度。这样,可起隔渗的作用(图8)。
②外帮宽度一般4~5米,长度应超出散浸堤段两端至少5米,高出水面0.5米。

三、内脱坡
险情说明 当堤背水坡发生严重散浸,没有及时处理,时间拖久,则在散浸堤段的堤顶或内肩、内坡,发生向堤脚下挫的弧形裂缝,随着土壤结构被破坏,内块就整块的向下滑动,有时也会推动坡脚土层一起滑动.

原因分析 内脱坡与散浸有联带关系,散浸严重的堤段,堤坡浸水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堤坡稳定破坏,兼堤脚基础虚软,内临水塘湖沼,阻滑力减弱,当它不能支持堤坡滑动土体时,就产生脱坡。
抢护原则 产生内脱坡的主要原因是渗水降低了堤坡土体的抗剪强度。所以抢护原则是首先消除已滑动的堤坡中的渗水,部分恢复滑动土体的抗剪强度,使堤坡稳定。再进行还坡加固。
抢护方法 抢护脱坡的基本方法是开沟导渗,填塘固基,加土还坡,外帮截渗。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别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
在这里应当提出,有些地方采用打桩方法抢救脱坡,是不妥当的。它不但不能抵抗滑坡土体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力,反而容易使滑坡发展。因此,我们不主张用打桩方法抢救脱坡。现将几种常用效果显著的抢救方法列述如下:
1、透水土撑.

应有范围:若脱坡堤段,范围较大,可沿脱坡堤段做若干透水性土撑。具体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种方法在1954年荆江分洪区围堤、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堤防都是行之有效的。
施工方法:
①在筑土撑部位,将脱坡松土削成斜坡后挖沟,在沟内放置滤水材料,如砂石、砖渣、芦柴等。
②若堤基不好,土撑坡脚要抛石或用袋土固脚,但应注意不要将沟内渗水阻塞。
③土撑宽度要看水情、险情与取土难易而定。一般宽度5~8米,坡比1:5,撑顶高度一般在洪水位以下0.5~1.0米。
④填土要打碎,硪实。
2、透水压浸台

应用范围:堤防断面不足,脱坡严重,附近有土可取,缺乏砂石之处。
施工方法:
①做法与透水土撑相同。但在布置上透水压浸台是全面修筑,而透水土撑是分段修筑。
②见散浸节透水压浸台的施工方法。
3、外帮
内脱坡严重,范围又较广,在堤内抢筑透水压浸台、开沟导渗等工程,需要时间。如有外滩,在抢护内坡的同时,可在外坡加做粘土外帮,以减少渗水,缓和险情,便于争取时间,完成内坡抢护工作。
4、各种抢护方法配合运用
如内坡大范围内渗水严重,同时发生漏洞、脱坡等险情,情况复杂紧急时,不能用单纯的一种抢护措施来解决,应研究选择几种适合险情、堤情的抢救方法配合运用,同时要做到胸中有数、情况明、决心大。1954年汛期抢险经验证明,这样多种方法同时配合运用,都是有效而成功的。例如荆江大堤金拖段董家拐内脱坡特险,就是采用了(1)开沟导渗;(2)用土袋及散土抢筑外帮防渗;(3)填塘固基及加做土撑;(4)在排淤固基阻止滑挫的基础上,连接土撑加土还坡;(5)在浑水漏洞处,做围井填反滤料,并在外坡加长外帮等措施,安全脱险,取得了成功。又如武汉市青堤的大脱坡,就是采用了(1)用袋土抢做外帮;(2)在堤内坡脚水塘中用块石抛压固脚,或用干土挤淤;(3)用芦柴和砂石在内坡做导渗沟;(4)滤水还坡。结果也完全获得了胜利。

四、漏 洞
险情说明 漏洞出口一般发生在堤内下部或坡脚附近。开始时因漏水量小,堤土很少被冲动,所以漏水较清,叫做清水漏洞。由于洞周土体泡浸时松散崩解,或产生局部滑动,或堤身填土含砂重,土体右可能被漏水带出,使漏洞变大。这时,漏水转浑,发展成为浑水漏洞。如不及时抢救,则将迅速发展成为堤防决口。
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是由于堤身内部遗留有屋基、阴沟、暗豆、腐朽树根等物,筑堤时未清除;填筑质量不好,龙口(交卡)不密实;或为白蚁、蛇、鼠、獾在堤内打洞。在高水位压力下,将平时的淤塞物冲开;或因渗水沿隐患、松土串连而成漏洞的发生,故有“久浸成漏”之说。
抢护原则 由于漏洞在迎水坡有洞口,所以抢护应以外堵为主,视情况在堤内出口用倒滤井为铺,或两者兼施的原则。
处理漏洞绝对不能采用在漏洞出口打桩,或填土封压的办法。这样做只会促使险情的扩大恶化。在堤内漏洞出口处围井蓄水以平衡水压,理论上固然可行,但如出口发生在堤坡下部或堤脚附近,如靠围井蓄水平衡水压,势必围井高大,一时难以筑成,而且井体单薄,蓄水后倒塌,则更促使险情突然恶化。这些情况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抢护方法
1、堤外堵塞

对漏洞的抢护,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但要堵塞洞口,必须先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寻找洞口的方法可用轻浮撒在堤外水面,这样可以发现水面漩涡找到洞口。或潜水摸探。但为了安全,潜水摸洞、堵洞人员必须用绳索系着,以免被水流吸进洞内。找到洞口后,应即堵塞。洞小的可先用铁锅扣住,或用棉衣、棉絮等将洞口堵住;洞口较大或周围有几个洞的可以用棉被张开顺堤坡拖下盖住洞口;如漏洞系豆口或阴沟,可以先用布袋装土,任其吸进,再用木楔包以棉絮塞紧洞口,覆以棉絮。按上面方法将洞口堵住后,然后再压土袋,浇土做成外帮,高出水面。
如堤外无明显洞口,也可以用含水量较高的粘土顺坡抛填,这样做可以减少渗水浸入。
外堵漏洞切忌乱抛块石土袋,以免架空,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难。
2、做倒滤井
在堤外堵塞的同时,堤内漏洞也要做倒滤井。特别是漏洞发生在堤脚平地,出现浑水兼带有粉砂、细砂之类,一时难于判明是漏洞还是管涌的情况下,更必须按第21页(六、管涌)抢护管涌填做倒滤井的办法处理。
只要倒滤层保住堤身的填土不流失,险情也就能稳定下来了。
3、开巷断截是较彻底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只有在万不得已,而且具备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如堤身面宽,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够等)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这个办法。最好是能够在水位稍退的汛隙,突击进行,水位过高时不宜进行。施工时必须高度集中力量,加倍注意填筑质量。
开巷是在堤顶挖槽,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宽度以能适合开挖工作的最低宽度为限,尤以开深槽更要谨慎从事.

五、跌 窝
险情说明 汛期堤身或外滩发生局部塌洞叫做跌窝。
原因分析 发生跌窝的原因有:白蚁、蛇、鼠、獾之类在堤内打洞,或筑堤时土块架空未经夯实,遇江水高涨,江水灌入,或雨水泡浸使洞周土体浸使洞周土体浸软而形成局部陷落,所以跌窝伴随洞而发生。
跌窝险情的发生主要由堤身隐患引起,所以在平时应注意加强捕獾、灭蚁工作。解决以来,在发动群众捕捉獾兽,翻筑兽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灭蚁方面,近年来荆江大堤修防单位研究从发现蚁被、蚁线(白蚁蛀蚀过的松散土粒成片的叫做蚁被,成线的叫做蚁线)的方法,寻找蚁洞,再采取抽槽翻筑,取得良好成效。这是防止或减少汛期发生跌窝、漏洞的积极有效措施。但由于堤线很长,危险堤身的害虫害兽仍会有滋生或转移,所以对汛期发生跌窝险情仍须予以重视。
抢护原则 跌窝是局部陷落,以防止水流浸蚀继续扩大,应及时予以翻填。又因它常伴随洞发生,故宜配合漏险情进行处理。
抢护方法 将荆江大堤对于跌窝抢护的经验作为处理跌窝的参考:
1. 跌窝发生在堤顶附近内坡,跌窝内没有漏洞,将坑内松土清除,用好土填实还原即可.

2 .跌窝发生在堤内坡,堤外面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窝,应配合抢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须与外堵漏源同时进行抢救时,可将跌窝内松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砖渣、卵石等做成倒滤井,以制止漏水带出泥土,稳定险情.

(汛后水落应随即翻筑跌窝,窝内漏洞可追赶翻筑的应予赶翻筑,再将跌窝内松土清除,予以回填夯实。)
3 .跌窝发生在堤外高滩或外坡上,堤内并发生有漏洞的,可先在外滩上筑袋土围堰高出水面,抽干围堰内积水,沿跌窝部分进行翻挖,找出漏源,清除隐患后,予以回填.

4 .如跌窝发生在堤身单薄、堤面较窄的堤顶上,挖填前应加做外帮,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开挖时应先清除隐患,有漏洞的,要先将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实.

5 .如跌窝发生在外坡水下部分,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将跌窝填实,再加做外帮.

六、管涌(潜蚀、流土)
险情说明 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当然有由于管涌孔距堤较远,一时尚未演成堤防、闸身的下挫或溃决的;也有由于水位转落,渗水压力减小,险情暂时稳定下来的;还有由于是潜蚀,没有产生堤(闸)身下挫、溃决险情的。但是险情是属于流土还是潜蚀,一时难于判明。而且流土也与地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层埋藏的深度、厚度以及其结构的疏密,高水位持续的久暂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一时也是难以判定的。所以发生管涌时,不论它是流土,还是潜蚀和距堤远近,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迅速予以处理。
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砂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在汛期高水位时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压力损失很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会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江河湖堤内,表面粘土层不能抗御下面水压力而遭到破坏的原因大致为:
1. 防御水位提高,渗水压力增大,相对形成堤内粘土层厚度不够;
2. 历史上溃口段内粘土层遭受破坏,复堤后,堤内留有渊潭,里面常有管涌发生;
3. 历年在堤内取土加培堤防,将粘土层挖薄;
4. 建闸后渠道挖方及水流冲刷将粘土层减薄。如汉江罗汉寺闸,荆江观音寺闸等下游渠道内都因此发生过管涌;
5. 由于在堤内附近土钻孔,或勘探爆破孔,封闭不实,如 1955 年荆江大堤柳口堤内数百米地方就有因土钻孔封填不实,汛期发生管涌。近年来,在荆江大堤内仍有因此发生管涌的;
6. 由于其他原因将堤内粘土层挖薄了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战备防空需要,在堤防规定禁区内挖有防洞工掩体的,除按规定处理回填外,汛期要加强检查。
抢护原则 长江中下游地区护管理涌险情的实践经验证明,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以使粉砂、细砂不再被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溃口的极为明显和常见的原因,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或麻痹疏忽,贻误时机的。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信,或围主井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抢护方法 管涌固然是严重险情,我们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对待,及时处理,是可以抢护脱险的。下面介绍 1954 年以来抢护管涌的有效方法:
1. 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孔内填反滤料,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图 20 )。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带出,但由于涌水,粗砂往往填不进去,则可先填碎石、块石,以杀涌水之势,再按级配填筑,略高于原地面。如附近无适用石料,可以砖渣代替。如一次未能达到制止带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无砂粒带出为止。反滤料填好后,仍需注意防守,如发现填料下沉,可以继续填块石料,直到稳定为止.

2. 同上述方法,但不筑围堰,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 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过多,导致堤身裂缝下挫,是溃口性险情,应及时予以翻筑加固。
4. 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消长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七、涵闸险情的抢护
险情说明 在汛期,堤上涵闸建筑物和堤防一样是用来挡水的,但由于它的结构和建筑材料与土堤不同,所以在它与土堤、土基结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环节,在此易发生像管涌、漏洞等险情。这此险情发生的原因、抢护原则,基本上与在土堤上所发生的一致,在此不再重复。但在抢护方法上则需适应建筑物的特点。现将涵闸常发生的管涌和漏洞等险情的抢护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管涌
1 .闸内渠道,发生少数涌的,可以按处理一般管涌孔的方法填反滤材料;在一般渠道内形成管理涌孔群的,可以在出险渠段填反滤层。
2 .管涌孔如发生在闸底沿止水缝处,可以围筑倒滤井来处理。
3 .灌溉闸内有节制闸的,可以关闭节制闸,以抬高与临河闸间的渠道水位。无节制闸的,可在管涌孔下游的排水渠道筑坝,以达到抬高渠道水位,平衡或减渗水压力,稳定险情。不过单靠抬高水位稳定险情的效果不如填筑反滤井好,且筑坝工作量也大。因此,这种方法作上述 1 、 2 两种方法辅助措施不考虑不妥。
漏洞
1 .迎河堵漏。如漏洞口发生在水平或缓坡部位,抢护方法可参照漏洞部分价绍的方法进行。如洞口发生在建筑物直立部分,可用棉絮、柏油石灰内掺细麻绳或麻筋浸柏油等予以塞堵。缝隙宽的可以用木楔或木条嵌填。
2 .闸内漏洞口处进行反滤措施。如出现在八字墙与填土接合部分,不便围井的,可以填反滤料,并注意将漏水妥善导开,以免冲刷下面土坡。
当涵闸建筑物附近发生管涌或漏洞险情时,应济意检查闸身有无下挫,或由于闸基淘空引起不均匀沉陷,使闸底板折断,裂缝涌水情况。如果发生这此情况已影响到闸身安全的严重程度,就应将漏洞、管涌险情妥善处理,并根据水情、险情在闸外抢筑围堰与正堤相接,靠它来挡水。
近年来沿堤涵闸,有因已发生下挫等情况,为确保防汛安全已经外围堵塞,对于尚未未修重建的,汛期应加强防守检查。如系由于曾发生管涌,引起闸身下挫的,虽已在闸外围堵,尚未能解决管涌险情重现,仍应加强防守。
[注 ] 对于管涌险情处理,近年来在江汉干堤的一些地方,埋设了一些减压井,有效地制止了管涌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减压井的结构、管材和反滤设备等方面,还有待通过实践加以改进,防止反滤阻塞,以延长井的使用年限。目前对已埋设的减压井和附设的测压井和附设的测压管,汛期应加强观测和防守。

八、抢高堤顶
险情说明 根据预报,洪水上涨的趋势,将有超过堤顶高程危险。应抢高堤顶,以免堤防漫溃。
抢护原则 为了防止堤防漫溃,而在时间上又来不及把堤身全部加高培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在堤顶抢筑子堰,拦住洪水,不使漫溢。
抢护方法 子堰应在堤顶外侧抢做,至少要离开外堤肩 0.5 米,以免滑动。堰后留有余地,俾巡迅抢险时,可以往来奔走,无所阻碍。要根据土方数量及就地可能取得的材料,决定施工方法,并适当组织劳力。要全段同时开工,分层填筑。不能等筑完一段再筑另一段,免得洪水从低处漫进而措手不及。
1 .纯土子堰.

应用范围:用于堤顶宽阔,取土容易。风浪不大之堤段。
施工方法:
①先将堤顶草根败叶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刨松堤面并沿子堰中线抽槽宽 20 厘米,深 10 ~ 20 厘米。
②从堤顶的内侧边开始上土,逐渐向临水面推进,每层土厚 30 厘米,分层夯实。
③子堰顶宽约 1 米,内外坡 1 : 1 ,高度 0.6 ~ 1 米,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 .土袋子堰

应用范围:用于堤顶不宽,附近取土困难,或是风浪冲击较大之处。
施工方法:
①用麻袋、草袋、或蒲包装土约七成,将袋口缝紧。
②将麻袋、草袋或蒲包土铺砌在堤顶离临水坡肩线约 0.5 米。袋口向内,互相搭接,用脚踩紧。
③第一层上面再加第二层,土袋要向骨缩进一些。袋缝上下必须错开,不可成为直线。逐层铺砌,到规定高度为止。
④袋的后面用浇戗,土戗高度与袋顶平,顶宽 0.3 ~ 0.6 米,后坡 1 : 1 。填筑的方法与纯土子堰相同。
3 .扫枕子堰

应用范围:用于堤顶不宽,风浪较大,水将漫顶之处。
施工方法:
①用秸料扎成0.6~0.8米直径的扫枕,推滚到临河一边堤顶边线内。
②用长约1.0~1.2米的柳橛,将扫枕钉实在堤顶上,柳橛的间距约1米。
③扫忱后面用土浇戗、夯实,务使与扫忱紧密结合。
4.单层木板子堰

应用范围:用于堤顶较窄,风浪较大,水将平堤,情势危急之处。
施工方法:
①在堤顶靠江一边。签钉长约2米的木桩一排,桩的中心间距约为0.5米,入土约1米。
②排桩内用木板(紧急时用门板亦可)紧贴,再用铅丝或绳索系住。
③木板后面浇做土戗,做法与前相同。
5 .双层木板子堰

应用范围:用于堤顶太窄,且有建筑物阻碍之处。
施工方法:
①在堤顶外侧,签钉间距0.5米的木桩两排,前后排相隔1.0米,木桩长1.5~2米,入土深0.7~1米。
②木桩内侧附系木板一层。
③木板之间分层填土,夯实到顶。
④前后排木桩,应用铅丝拉紧。
6.从堤上借土抢做子堰

应用范围:情况紧急下抢做子堰,如附近无土可取,可以暂借用堤防背水堤肩部分的土料,但只允许挖取浸润线以上部分,挖取宽度以不影响汛期堤上交通为原则。借用后应随即补足,在堤顶狭窄或险工堤段不宜借用。
施工方法:同前。

 

九、 防 浪
险情说明 在汛期中,水面较宽风浪较大的堤防,被风浪冲击淘刷,堤外坡土粒易被水流冲走,轻则把堤坡冲刷成浪坎,使堤身发生崩塌险情;重则使堤身完全破坏造成溃口。1952年洞庭湖区乐福垸就是由于风浪袭击溃口成灾的。1954年洞庭湖和鄱阳湖区的圩垸大部溃决,风浪袭击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防浪措施在抗洪斗争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抢护原则 为了防止风浪对堤防的破坏,抢护的原则是:削减风浪力量和加强堤坡的防护。
抢护方法 利用漂浮物破浪,削减波浪的高度和冲击堤防的力量,或在迎浪堤坡面抢做一些防浪工事。
汛期抢做临时防浪措施,使用物料较多,效果较差,容易发生问题。在风浪袭击严重的堤段,最好早在堤外滩地种植适当宽度的防浪林、芦苇,或在外坡做干砌(或浆砌)块石护坡等工程。1954年同马大堤外的天成圩就是由于有了防浪林保护而没有溃决的。洞庭湖区的南大膳采用高低层防浪林,以防御不同高程的洪水也是有效方法。现将临时抢护方法介绍于下:
1.柳枕

应用范围:柳枕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的范围较广,在河面较窄风浪较小的堤段应用颇有效。
施工方法:`
①用柳枝、芦苇或其他梢料,扎成直径0.5~0.8米的枕,长30~50米。枕的中心卷入两根5~7厘米的竹缆做心子(人俗称龙筋)。在枕的纵向每隔0.6~1.0米用10~14号铅丝扎两道。在堤顶签钉0.8~1.2米长的木橛,间距3~5米。再用麻绳或竹绳的一头把枕栓牢,另一头系在木橛上。麻绳或竹缆的长度,以枕可以随水面涨落为度。最好能使枕可以防御各种水位风浪。水位高时,可以把绳缆扣在木橛上,使枕离堤坡约2~3米;水位低落时,可以把绳缆松开。
②连环枕:若风浪较大或河面较宽,可以扎成两个,或更多的枕相连。各枕间每陋3~5米用木杆连牢,这样叫做连环枕。防浪较果较好,可以防御较宽水面七级以下的风浪。
③竖枕:把柳苇竖立在堤坡上,下端系块石,上端系在堤顶的木橛上。用竖枕时,枕的长度可随水位而定,一般使枕的下端稍低于汛期的低水位,上端可与堤顶相平。
④柳把排:用柳枝或其他梢料扎成10~20厘米直径的柳把。用两根或多根的柳把纵向排列,把与把间的距离为0.6~1.0米,再用短柳把横向结成长方格形,做成柳把排。排的空隙可编以稻草或其他软料。柳把排用绳缆系在堤顶的木橛上,排下用石坠入水中。柳把排距堤身可较柳枕稍远,约3~5米。这种做法比柳枕简单省料,防浪效能良好,宜于在中小河道使用。但必须扎结牢固,否则易被风浪破坏。
2.挂柳

应用范围:适用于多柳而风浪较小的堤段。
施工方法:选择枝叶繁密的大柳树,自树干的下部用斧砍下,树梢向下放入水中。用铅丝、竹缆拴在堤顶的木橛上。木橛直径10~15厘米,长1.5~2.0米,可以签单桩、双桩或梅花桩等。并用块石或砂袋压住树梢部分使柳固定。小柳可以将几棵扎成一组。在4~5级风浪下有显著效果。
3.木排
应用范围:1954年大水时,武汉曾用木排防浪,保证了解放大堤的安全。木排防浪是一种削减波浪力量的好方法,不过要在有木料的条件下才能采用。
施工方法:
①扎排:用直径5~15厘米的圆木,用铅丝或绳索扎成木排,将木排重叠3~4层,总厚30~50厘米。宽1.5~2.5米,长3~5米。按水面的宽度和预计防御多大的风浪,用一块或几块木排连接起来而成。
②圆木排列的方向,应当和波浪传来的方向相垂直,圆木的间距约等于圆木直径的一半。
③木排长度、厚度和水深的关系:根据试验,同样的波长,木排越长,消浪的效果越好。木排的厚度约为水深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时候,消浪效果最好。
④锚定的位置:防浪木排,应抛锚固定在堤防以外10~40米的距离,视水面宽度而定。水面越宽,距离就应远一些,以免木排破坏堤身。锚链的长度,如等于水深的时候,木排最稳定,消浪的效果也最好。但锚链所受的张力(拉力)最大,锚也容易被拔起,所以锚链长一般应当比水深更长。锚链放长后,消浪的效果就逐渐减低,如链长超过水深2倍以上时,木排可以自由移动,对消浪就无显著效果。
⑤木排距离堤岸,以相当于浪长的2~3倍时,档浪的作用最大。如距堤太近,很容易和堤防相冲撞;如离堤太远,木排以内的水面增宽,又将形成较大流浪。
4.湖草排

应用范围:湖区菱草,皮革等浮生于水面的草类,可以利用来编织成草排,长5~10米,宽3~5米。
施工方法:蔓殖的草类,自已互相交织牢固,取下就可使用。如不牢固,可用竹杆或木杆捆扎加固,用船拖运到需要防浪的堤段。再用竹桩或锚固定在离堤约3~5米的水面上,这样便成防浪草排,有的地方叫浮墩。在风浪较大的地方,可以用几块草排连结在一起,这样防浪效能更大。风浪较小的湖区,也可把水草固定在堤坡上,用以防浪护堤。上列1~4介绍的方法是用来破浪、削减浪势的。下面再介绍一些附着在堤坡面的工事。它的作用,是防御波浪的冲刷达到巩固堤身的。
5.防浪排

施工方法:
①用10~20厘米的圆木,扎成木排。纵横圆木间的距为0.5~1.0米,排的长度为2~4米,宽1.5~2.0米。中间填以柳把或苇把,用绳索或铅丝固定在堤顶的小木桩上。排的下端坠以块石,可以随水位上下移动,防御不同水位的风浪。
②用柳枝等梢料,中间裹以碎石,扎成20~25厘米的小枕,柳与石的比例应试验,使扎成枕后能在水中沉下,不使漂浮在水面。再用绳索或铅丝连结成宽1~2米,长5.0~10米的枕排,栓系在堤顶的木桩上。排的下部同样坠以块石,使紧靠在堤坡上

6 .柳把或苇、秸、草把,是用柳、苇、稻草等捆扎成把或编成排,固定在堤坡上,以防止风浪的冲刷

施工方法:
①压埋基桩固定柳苇防浪:先把堤坡硪夯数遍,使堤坡坚实。然后在已计划好用铅丝固结柳苇的地方,挖 0.8 ~1.0米深,长宽各0.6~0.8米的坑。在坑底放置直径约5厘米的短木棍,做成十字架形,再在十字架中心拴绑12~14号,长约2.5~3.0的双股铅丝,使铅丝的一端露于坑外,再把土坑分层回填夯实。在堤坡上纵横各铺一层苇或柳枝等,在相连的地方应搭接0.5米,其上用竹篱或荆笆(用荆条或树枝等编成)覆盖,再用竹竿或木杆横压在竹篱上,用预先埋在地下的铅丝把竹竿或木杆扎结牢固。
②签桩固定柳苇把或秸草排:用柳枝、苇或稻草等扎成10~15厘米的把,再用铅丝连结成排,长10~15,宽度视需要防护的堤坡宽而定。先用桩木横向压住,间距1.5~2.0米,再用木橛签钉在堤坡上或用块石压稳

7.石袋、砂袋、土袋:用草袋装石、砂或土铺放在堤坡上,也是各地经常使用方法

施工方法:
①用草袋装河卵石、砂或土,不要装的太满,约装草袋容积的三分之二,然后用绳缝口。
②根据风浪高低,把石袋或砂土袋放置在风浪影响范围的堤坡面,袋口向里排列,互相叠压。

十、堤岸崩塌和决口的抢护
险情说明 临河堤岸,大块崩落或滑脱。严重的会造成堤防溃口。
原因分析 当水流经过弯曲河段,在凹岸发生冲淘岸脚,并且越演越烈,以致凹岸堤段形成迎流顶冲,滩岸崩塌。一般情况下,在高水位时顶冲凹岸下段,中、低水位时顶冲逐渐上移。由于水流顶冲岸,堤脚被淘空陡立,当水位高时,因有水压力挤着,如长江中小游汛期水位涨落幅度不大,退水迟缓,所以这时堤岸崩塌险情发生较少。但如有些河流汛期水位涨落幅度较大,如汉工中下游汛期,由于水位骤降,堤岸失去水压支持,如堤岸脚已被淘空或土坡浸软饱和,搞剪强度降低,堤岸就可能产生崩塌险情。
当高水位时,江宽水深、风浪大,堤身受风浪的反复侵袭,对于含粉土,砂粒的堤岸极易被风浪淘洗,成为陡坎,逐渐刷深,以致崩脱。
抢护方法
1.如堤外无滩受迎流顶冲的险段,发生这种险情,视情况必须临河抢救的,应以护脚为主,可以临河抛块石、石笼、柳枕等。但由于水位高,水深流急,抛护工程施工较为困难,加抛护不当或抛在陡坡上,反而增加陡坡上压重,促使堤岸的坍塌,故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抛在堤岸脚作用。同时最好结合进行外削(水上部分)内帮

2 .对于迎受风浪堤段,尤其是湖区,应根据风情预报,加强对堤岸的防护(防浪措施见防浪部分)。如堤坡发生严重崩塌,可以临时在外面用袋土或柳枕垒坡,土袋和老堤间,填土还坡,分层填筑至顶,同时加筑内帮

堵口 江河、湖泊堤防以及海塘(堤)受洪水、雨涝和风暴潮的袭击,发生决口后,在适当时机对口门进行封堵工程简称堵口。堵水口,是将通过口门的水流用各种办法拦截、封堵、使水流完全回归老河道。难度较大。在这里主要介绍堵水口。
堵口的准备工作
1 .裹头
堤防决口后,为防止水流冲刷扩大口门,对口门两端的堤头,及时采取采取保护措施。如在汛未决口或决口只分流小部分水流,因口门流量加大的机遇不多,可迅速对原堤头抢做裹头,防止口门扩大;如在汛初决口或人工破堤分洪,当流量正在加大,或以后口门过流增大的机遇还多时,不减少作裹头的困难和防止口门过流增大的机遇还多时,为减少作裹头困难和阴谋诡计止口门过分冲深,不必强求就地抢作裹头,可等堤头不大量坍塌时,再进行保护。或者是考虑流量可能加大的程度,估算口门达到的宽度,从口门向后退适当距离,挖断堤身,在新的堤头上预作裹头称截头裹(图 37 )。一般在水浅流缓土质较好的条件下,可在堤头周围打桩,沿桩内侧贴笆、席、土工布或柳把、散柳、秸料等。然后在桩与堤头之间填土。如不打桩、亦可抛石或投编织袋装土裹护。在水深流急土质较差的条件下,可在堤头前铺放土工布软体排或抛柳枕、作柳石楼厢埽廛头。如打断堤身,在地面作截头裹时,应沿裹头部位,向下挖空心思基槽深 1 ~ 2 米,然后按预计的流速,选择上述相当的方法作裹头。作裹头要备足抢护料物,准备口门发生冲刷坍塌等险情时时行抢护到适当长度

2 .做好施工准备
①布置堵口施工埸地,并作出具体实施计划。
②筹备堵口料物:堵口料物一般应就地取材,堵口工程耗有料物较多,又常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不避免停工待料,一般应按计算需要料数,增加 20% ~30%的安全系数储备。
③组织施工队伍。
④准备施工机械、设备及所用工具等。
堵口方法主要有立堵、平堵和混合堵三种。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口门过流多少、地形、土质、料物采集以及工人对堵口方法的熟练程度条件,综合考虑选取定。现将通常利用的三种堵口方法简介如下。
1.堵口时用土和料物,从口门两堤头相对进堵,堵到龙门口,最后进行合龙,称为立堵。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填土进堵
从口门两端相对填土进堵。逐步缩窄口门,最后达到一定宽度时迅速合龙。具本做法,可根据口门水深和流速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如在选定的堵口坝线上的静水区或流速较小的地区直接填土进堵。如流速较大,土被冲走,可用席子或土工布缝成略大于水深的大筒,四周用杆子撑开,直立水中,再向筒中倒土(俗称作土囤)时占。如流速再大,则应用打桩、抛枕、抛笼等进堵。至于合龙,在龙口不太宽,水头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用下列简单方法合龙。
1)关门合龙:如龙口宽2~3米,用比龙口宽度略长的粗桩一根,在桩上捆秸、柳、作成直径1~2米的由子(即秸、柳捆),放在龙口上游一侧。一端固定如同门扇,另一端拴上绳子,在口门对面用力拉,并借水流使由子呈关门形式,横卡在龙口上,拦截绝大部分水流后,再急速抛土袋抢堵口合龙。此法必须计划周密,由经验丰富的工人操作,否则容易将由子顺水流冲走,俗称“放箭”。
2)沉排合龙:用梢料扎成方形或梯形的沉排,放在龙口的上游,沉排方格内填入少量土袋,以排不沉入水中为限,然后用人控制,或用船拉住,使沉排顺水流漂浮至龙口。梯形排应使小头在前,方形排要使一个角先入龙口,待沉排卡在龙口上稳定后,再往排上抛填土袋、石料和秸草等物料,使排沉到河底,直至超出水面,再以土填筑

3)横梁法合龙:用直径20~30厘米以上的木桩两根或一根钢轨做横梁,架在龙口上,两端固定在已作好的龙门口上,横梁前插一排桩(直径10厘米),桩前铺柳笆,柳笆前沉一梢捆,上压土袋,逐渐使水断流

②打桩进堵
打桩进堵做法不一,举例如下:
1)一般土质较好,水深2~3米的口门,从两端裹头起,沿选定的堵口坝线,打桩2~4排,排距1.0~2.0米,桩距0.5~1.0米,打桩入土深度为桩长1/3~1/2。桩顶用木杆纵横相连捆牢。在下游一排桩后,加打戗桩。然后从两端裹头起,在排桩之间,压入柳条(或柴),水深时可用长杆叉子向下压柳,压一层柳,抛一层石(或袋土),这样层柳层石一直压到水面以上。随压柳随在排桩下游抛土袋,填土作后戗。排桩上游如冲刷严重,再抛柳石枕维护,直至合龙。如果合龙前口门流速太大,层柳层石前进困难,可采用抛柳石枕或抛铁丝笼装石合龙,用土工布软件排或土袋堵漏,前后填土闭气

2)从两端裹头起,按预定堵口坝线打桩一排,桩距0.5~1.0米(视流速而定),桩与桩之间用横梁捆牢,并打戗桩支承。然后从两端在排桩的迎流面,逐段下柳笆或梢帘,并在柳笆前压柴、填土(或土袋),层柴层土压出水面。同时填土作前后戗加固。如果进堵到一定程度,因水深流急,前法不能前进时,可打桩稳住填压的部分,再用抛枕或抛石笼抢教务长龙

2.平教务长
平堵是沿口门选定的堵口坝线,利用架桥或船平抛料物,如扫散石、混凝土体、柳石(土)枕、铅丝笼或竹笼装石、土袋等,从河底开始逐层填高,直至高出水面,以堵截水流。
①架桥平堵,施工程序分为三步
1)架桥:沿选定的堵口坝线,做桩式简支桥,一般每隔3米打桩一排,每排桩4根,间距2~3米,木桩直径视水深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桩长以设计桥面至口门底的高度,再加打入河底1/3到1/2的深度为限。在每排桩上斜加支撑,桩顶连接成桥面,有的还在桥面上铺轻便铁轨,用机动车运料,以增加抛投料物的速度。
2)铺底,在桥下游面,在抛投料物之前,先用土工布或柴排、钢丝网等,铺于河底,以防冲刷。护底的长度和宽度,按预计的冲刷范围而定。
3)投料:在桥上运送料物沿线抛投。要随时测量水深,控制料物均衡上升。料物抛出水面后,在坝前加筑埽工或抛投土袋截漏,然后填土闭气。1922年黄河山东利津宫家堵口和汉江王家堵品曾采用桥平堵法,取得成功(这两处堵口全配合使用了引河和挑水坝等措施)。王家营架桥平堵平面布置

②抛料船平堵
1)在选定的堵口坝线上设置控制点,树立标杆,以准确控制坝线方向。
2)沿坝线定位抛石:所有运石船停舶在坝线上,所有船的中心,均对准两端标杆,成一直线。然后集中力量,全线铺开,齐头并进定点抛石料,当堵口坝线抛出许多石堆,高出水面后,再用大船集中抛填石堆之间,使之连成一线,形成拦河坝。运石船以30~50吨较为灵活方便,抛投效果较好。吨位大的船,定位困难,加上吃水深,块石出仓极不方便,不宜采用。
3)抛土袋堵漏:截流坝完成后,一般漏水严重,必须抛投土袋等堵漏。抛投土袋前要事先测量摸清块石分布范围。设置抛设标志,要先远后近,先深后浅,先难后易,顺序进行,厚度达到均匀一致,一般填厚1.0米左右。
4)填土闭气:抛土袋堵漏后,如渗水仍然不止,可采取用船迅速在土袋上游填土。填土量要集中,进度要快,循序前进,填一段保一段,巩固一段,最后达到全线闭气。1969年长江湖北田家口堵口工程,曾采用抛料船平堵,获得成功。
③混合堵
混合堵是立教务长与平堵相结合的堵口方法。堵口时,根据口门的具体情况和立堵、平堵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如在软基上堵口,可先在口门两端进占立堵,当口门缩小,流速较急,再采用平堵;又如用正坝与边坝堵口时,正坝可采用平堵,边坝用立堵的混合堵法。1946年黄河郑州花园口堵口,曾采用混合堵法

当前国内外大江在河截流工程较多,取得广泛的成功经验。如黄河三门峡和长江葛洲坝的立堵截流成功,虽与堤防堵口不尽相同,但值得借鉴。
3.“钢木土石组合坝”堵口实例
解放军某部在抗洪斗争中,借助我军工兵筑城和桥梁专业的经验,采用“钢木框架结构、复合式防护技术”合龙决口。这种方法是用1.5寸钢管间隔2.5米沿大堤中心线固定成数个框架,钢管长度依水深而定,下端植排木桩,再在框架中心线上加植一列固定桩,并将钢骨架用铁丝固定,形成整体。框架内外用重约75公斤的石袋由下向上、由里向外填塞,上游石袋中铺垫三层防渗土布塑料布,形成由布、石、木、钢、土多种材料构成的复合防护层。
技术人员制定了“理顺、加固、分流”的实施方案,在上游用树枝、竹排理顺洪水流向,加大框架跨度,增加斜杆支撑,提高抗力和稳固强度,在决口上游约20米处植桩分流、减压。最后,又对施工进行了合理编组,灵活用兵,共分为结构框架组、植桩组、填塞组、运输组。各组又分别编成若干个小组,分段、分批展开,均以搭架植桩为核心,梯次作业。
方案实施后,人们在现埸看到了一幅颇为壮观的埸面:植桩组6人为一小组,采取水面上下一体,平行作业的方法。运输组采用水陆并进、人机结合的方法,水上使用军用门桥、冲锋舟,陆地使作用机动轮车运送物料。填塞组采用流水作业、分段输送作业的方法。由于各组分工明确,衔接紧凑,使整个合龙作业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终于堵口成功。1998年8月7日中午12时30分,九江城区经西4公里处的城防大堤突然塌陷决口50多米,汹涌的江水如脱缰的野马,进入城郊,九江城4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汹涌的洪水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一袋袋沙石压不住,一条条棉絮堵不住,换用水泥和石块仍无济于事。“快调大船来堵!”。一艘60吨的船,来到决口处,想沉沉不了,被洪水席卷而去。一艘满载煤炭的1600吨驳船开来了,历经艰险,终于停在了决口中央。6条小驳船和一条拖船又分别沉在煤船的两头和外侧。顿时,决口水头明显减弱,但江水仍然从船底和沉船之间的间隙涌进决口。又是一埸拼死鏖战。往江堤和煤船两边抛投石料和沙袋,但很快被凶猛的江水冲走。3.5米长,装满石头的大铁笼抛入水中,也被冲得无影无踪。8日晚,发明“钢木土石组合坝”堵口技术的解决军某集团军接到命令,立即抽调222名精兵强将,组成抗洪堵口技术分队,连夜赶往堵口现埸。技术骨干到现埸观察地形、水情后,制定了堵口方案。9日早上6时,技术分队按照预定方案,在决口处上、下坝头展开战斗。四排钢架和三排木桩,从上坝至下坝并行推进。上午11时,20米长的钢木架入水中。水中作业难度加大。战士们3人一排,4人一伙,6人一组,与九江市一建、二建的50名架子工,边打桩边拧螺丝固定。10多米的钢管和木桩插入水中,打桩时无法立足用力,战士们就搭人梯,2名战士在下踩在钢架上,一名战士手持锤子踩在战友肩上,把一根根钢管、一根根木桩打入钢架之间,使每根钢管交接处环环相扣,相互连接,形成钢木结构填石的框架。决口越堵越小,江水越流越急,技术分队越战越勇,“钢木土石组合坝”越搭越牢,兄弟部队和武警官兵投放沙包越投越快。15日10时,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加上采用上、下游围堰,长江洪峰这匹野马终于被系上了缰绳,胜利实现了堵口基本合龙,滚滚洪水被制服了,九江市保住了,“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