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4
从捕鱼人到“江豚守护者” ——记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志愿者何大明
来源:市水利局   2022-05-09 09:37
浏览量:1 | | | |

4月20日一大早,25岁的何东顺裹紧身上的迷彩大衣,穿好救生衣,熟练地跳到了巡逻艇上,他的父亲何大明早已在艇上等候。在检查艇上的设施装备后,何东顺启动了巡逻艇的引擎,“突突突”的马达声打破了湖面的寂静——何大明和何东顺父子俩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湖。

巡逻艇向洞庭湖深处开去,螺旋桨不断激起两道白色的浪花,船身的“洞庭守护号”字样格外亮眼。这样的场景在何大明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重演10多年。

在一个湖中岛上,一群麋鹿正探头朝巡逻艇处张望。“麋鹿胆子小,一般看到人就会跑,我们来的次数多了,它们对我们熟悉了,也就不跑了。”何大明说。在另一处水域,大批水鸟不时在湖上空盘旋或在湿地上觅食,远处水面里不时有江豚跃出水面。

何大明以前只是个普通渔民。2003年的一天,他跟往常一样在洞庭湖捕鱼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对被围困在芦苇中的江豚母子,而且还受伤了。

“我们从小是打鱼的,对江豚是有感情的。”那天何大明作了一个特别的决定:他开始每天悉心照料这对母子,直到四个月后,它们完全康复。

随后,何大明找到几个捕鱼的伙计一起商量,“我们能不能做一点保护洞庭湖的工作?”恰好,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加入了环保公益组织,劝阻人们用“断子绝孙”的方式捕鱼,发现严重问题向渔政等部门报告。

那时候儿子何东顺还是一名大学生,在长沙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一有空他都会陪伴父亲巡湖。

从2020年开始,包括洞庭湖在内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有相当一部分上岸渔民加入“护鱼员”队伍,完成了从“捕鱼人”到“护鱼人”的转变。毕业后,何东顺也向父亲郑重提出,要回到洞庭湖,从事护湖事业。

何大明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孩子长大了,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会尊重他的选择。”

近年来,岳阳市志愿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三大攻坚目标,铺开29项工作,成功救护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694只,促使洞庭湖江豚增至120多头。今年,洞庭湖煤炭湾水域建立了东洞庭湖黑鹳流动守护站,这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出现在这里,而它的种群数量全球仅3000只。